台中遊方
深淺走山林
「這裡之前是台中市與台中縣的交界,」站在標高八百五十九公尺、合併前台中市最高峰的頭嵙山頂,在一片濃霧中,創立「山林書院」的生態人文學者陳玉峯
文/周慧菁 攝影 /盧春宇 節錄/微笑台灣台中款款行
「這裡之前是台中市與台中縣的交界,」站在標高八百五十九公尺、合併前台中市最高峰的頭嵙山頂,在一片濃霧中,創立「山林書院」的生態人文學者陳玉峯,一邊講解這裡裸露的卵礫石岩層如何經沖刷堆積擠壓推升而成,一邊點名遠近樹木。天氣好的話,站在這裡西邊眺望整個台中市區,東邊可一覽雪山山脈群峰,北邊則可看到中興嶺一帶。
頭嵙山是一座山林寶庫,陳玉峯指出,八百多公尺的頭嵙山群,收容了從海拔三千公尺到海岸邊的林木流民,所以除了常見的闊葉林外,還可見到通常要到海拔二千五百公尺以上才見得到的馬醉木、紅毛杜鵑、高山芒、巒大蕨、台灣二葉松等等,甚至非常珍貴的珍稀海岸喬木降真香。而且到了秋天,大坑頭嵙山系也是台灣可以看到黃紅秋色印染山谷的最低海拔區。
陳玉峯曾經恨鐵不成鋼,恨不得台灣社會可一夕脫胎換骨,後來重點放在正面的教化,「做該做的、能做的,無得無失。」
陳玉峯在記錄山林、傳播自然倫理、為台灣生態請命的孤寂路上,幸好還有同道相行,靜宜大學生態學系副教授楊國禎就是其一。台大植物系大一時跟著助教陳玉峯爬南仁山,從此結緣,多年後兩人前後落腳台中,從台灣生態研究中心到現在的山林書院,並肩為提升台灣社會的自然情超、生態知識與本土深度文化的水準,不斷傳道授業解惑。
大肚山台地還有一種特殊的植物是大黍,「這不是芒草,而是馬草,」楊國禎解釋,大黍原產於非洲,一九○八年自菲律賓引進台灣,原本作為牧草用,當時日本政府將台灣作為南進基地,種植大量的大黍作為馬匹糧食,當地人稱之為「馬草」。
肚山台地的中段有座台中都會公園,許多大台中都會民眾假日時會前來遊憩休閒。對於這種樹木錯落在如茵綠地式的公園,楊國禎有另一種角度的看法,「我們的公園都是溫帶國家思維的公園,」希望日後有根據本地氣候、植物生態而生成的公園。
如果從空中俯瞰,台灣西部海岸最特別的地方,就落在大安溪與大甲溪的出海口間,可看到兩條白色的帶子,那是因為上面密佈經過百萬年沖刷,一路從中央山脈跌跌撞撞終至海岸的鵝卵石。而從地質發展來看,二五○萬年歷史的台灣,仍是個不斷在蛻變的年輕島嶼,而只有約五十五萬年歷史的台中盆地,更是青春。
年輕、包容、不同事物的交會,台中的自然面貌也些許映照了它今日的人文風貌。
青桐林生態產業園區
霧峰區桐林里
北坑溪一帶
南寮竹坑古道
龍井區南寮村、竹坑村內
上下游
新聞市集
www.newsmarket.com.tw
|
|
微笑台灣319+ 台中款款行
![]() 96光點 180家微笑商店 混搭 創新 驚艷 小歇 時尚 友情 吃慢樂迷瘋 居遊新舞台 |
Facebook 馬上按讚 加入微笑台灣粉絲團